改革兴平故事汇|返乡创业 新农人“梨”想丰满
8月13日上午,在石龙区龙兴街道许坊村平顶山市汇民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果园内,一棵棵梨树枝头挂满了圆润饱满、色泽鲜亮的酥梨。合作社负责人李爱娜正带领果农穿梭于梨树间,忙着采摘、分拣、包装。
“现在成熟的是圆黄梨和秋月梨,从7月下旬开始采收,亩产5000多斤,亩均收入万元。”李爱娜说,许坊村气候适宜,土壤富含硒元素,生产的梨果实大、水分足、含糖量高,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每年都有很多回头客前来采摘。
李爱娜今年55岁,10年前的她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会重新回到村里,重新下地种田。那时候,她和丈夫在外地打拼,早已经习惯了城市忙碌的节奏。
离家日久,关于家乡和田园的印象渐渐淡了,但有些留在记忆深处的东西,很难真正磨灭,在某个特别的时刻,或许就会重新泛起。
2014年,得知家乡返乡创业有优惠政策以及良好创业环境,李爱娜决定返乡创业。她用多年积蓄在许坊村流转了210亩荒地,注册成立了合作社,准备发展种植业。
“当时这里的公路、生产路还没有修通,流转的土地上全是煤矿开采时留下来的渣石,开荒很费劲,但当时我就一个念头,要在农村有一番作为。”李爱娜用了近1年时间来开荒、造地。
种植核桃、桂花树,喂养鸡、鹅······从2015年开始,李爱娜在产业发展上做了很多尝试,但都没有多大起色。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爱娜发现鲁山、宝丰发展梨树产业,效益比较好。于是她购进了一批梨苗,种植了红香酥、园黄、秋月等梨树品种。经过几年的管理,梨树在2018年挂果,但由于缺乏科学管理,产量一直不高。后来,在石龙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以及村“两委”的帮扶下,种植效益越来越好。如今,每到收获季节,李爱娜的梨园就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成为村里的一道风景。
2019年,李爱娜根据许坊村土层深厚,土壤透水、透气性好,含钾量和含硒量丰富等优点,又流转土地400余亩,大力发展富硒红薯。她按照“科研院所+合作社+深加工+农户”模式,到省农科院种植基地参观学习,引进脱毒红薯新品种,建立富硒红薯种植基地,聘请专家团队全程提供技术服务。她种植的红薯品质优、口感好,经过沸水煮、手工塑形、低温放置、日光晾晒、自然风干等十几道工序,被制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富硒红薯粉条。
2020年,在扶贫资金的支持下,李爱娜购置了一批现代化的红薯深加工机器设备,建成两座占地500余平方米的农产品加工标准化厂房及冷冻库,集红薯加工、冷冻、烘干、分拣包装于一体,年红薯加工能力近1000吨。
在销售上,李爱娜打破了延续多年的原始散装售卖局面,注册豫兴泷商标,进行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统一销售,不仅保证了粉条新鲜、优质,还提高了粉条的售价。“原来每斤八九元的粉条,现在可卖到每斤13元左右。除了在石龙区及周边县市销售,还有一部分销往外省。”李爱娜说。
在石龙区政策、技术等多方面扶持下,李爱娜的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2023年,合作社又投资500余万元筹建面粉厂,目前设备已经安装完毕,预计今年10月投产运营。(平报融媒记者 闫增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