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区卫生健康委:精耕细作优服务 务求实效惠民生
今年以来,平顶山市石龙区卫生健康委强化健康保障工作,绘足民生底色。
聚焦“一老一小”,坚持普惠优先
“一老一小”牵动万千家庭,关乎民生福祉。区卫生健康委聚焦“一老一小”健康服务,着力促进托育和养老服务供给提质扩容,加快构建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管理体系。一是聚焦“老有所养”,提供精细化服务。挖潜整合医疗资源,科学规划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协调区安恒医院与区中鸿养老服务中心推进医养结合项目实施,解决养老机构能养不能医的难题;利用“敬老月”等宣传节点开展老年健康知识科普宣传,提升老年人病防意识;健全居家养老体系,派遣家庭医生团队入村入户定期随访,建立健康档案,提供慢病续方、免费购药等代办服务。二是聚焦“幼有所育”,做优托管服务。深入布局调研,洞悉群众需求,统筹多方资源,加快布局公办托育服务体系。联合两所公办幼儿园开设3-4个托班,共可招收幼儿120-160人,提供婴幼儿早期发展、生长发育、膳食营养等服务;计划依托新建人民医院开设托育一体化服务中心,强化专业人才指导,实施“医育结合”,提升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管理水平;建立部门协同机制,常态化开展托育机构监管,促进规范运行。
强化医防协同,提升慢病综合防治水平
一是筑牢框架,建立慢病防治一体化体系。“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区卫生健康委持续发挥督导作用,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抓手,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健康管理为突破口,推进慢病一体化管理中心建设,将基本卫生公共服务与基本医疗进行深度融合。二是细化举措,实现医疗资源优化下沉。通过强化慢病宣教功能、开展义诊活动、定期随访、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实时更新居民健康档案等举措,将防治关口前移、触角下延,医生在日常的健康管理中,能够及早发现病况苗头,实施介入治疗。在慢病治疗环节,推出长处方服务,为病情稳定患者实行慢病续方、定点取药,长期跟踪患者健康改善状况,守好“最后一班岗”,最大程度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实施专项救助,加强各类弱势群体的兜底保障
区卫生健康委聚焦减轻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费用负担,建立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致贫长效机制,织牢织密弱势群体救助兜底保障网。一是主动帮扶,开展失能老人健康服务行动。结合本区实际,对辖区内64位失能老人进行摸底筛查,免费上门为其提供健康状况评估,血压血糖测量,中医体质辨识等医疗服务,制订个性化医养方案,定期联系失能老人监护人做好健康情况跟踪。二是精准服务,筑牢精神障碍患者救助防线。将精神障碍救助工作纳入全区卫生健康工作总体规划,与平顶山市精神病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区政府每年安排30万元专项救助资金,开辟精神障碍患者救治绿色通道,采取基本医疗保险“一站式”结算报销,解决患者看病就医负担,维护患者健康权益。截至目前,共向市精神病院送医8人,已实现病情的初步控制。三是积极宣传,落实困难群体各项扶助政策。区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扎实推进2024年度计划生育家庭各项救助扶持政策落实,确保新增对象“零误差”,惠民政策应享尽享。加强培训,做好宣传。组织村级计生管理人员开展集中培训学习,细化政策要求,充分利用各类卫生计生宣传日节点,做好集中宣传,入户走访,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份,保证应知尽知。严把关口,杜绝误差。坚持“上对政策负责,下对群众负责”原则,明确申报标准,做好多方监督工作,对所有特扶群体、独生子女困难家庭等群体的新增对象统一建立档案,并实行调查核实终身负责制,确保资格不错、不重、不漏。落实拨付,务求实效。打通资金到户、到人“最后一公里”,确定各项奖扶资金拨付到位,共710080元,其中针对困难家庭5人,特扶家庭14人,一次性救助2人,涉及金额211000元已全部按时发放。
规范免费筛查,提高妇女、儿童、青少年健康保障水平
区卫生健康委围绕妇女生命全周期以及儿童生长全过程,紧密聚焦群众需求,持续改善就医条件,优化服务内涵。一是实施公卫项目,保障妇女安全。联合宝丰妇幼保健院作为定点医院,为农村适龄妇女、纳入城市低保范围的适龄妇女免费开展宫颈癌、乳腺癌筛查。截至11月15日,共完成筛查124人(市定目标120人)。二是预防出生缺陷,促进优生优育。依托省妇幼保健院为龙头,各级助产机构为基础的省、市、县三级的出生缺陷防治网络,实现产前筛查和新生儿“两病”筛查全覆盖。依据省妇幼健康管理平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实现产前超声筛查率108.93%、产前血清学筛查率72.32%;免费新生儿两病筛查率97.77%、新生儿听力筛查率100%,均超额完成市定目标。同时坚持需求导向,持续推进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避孕药具发放等“一站式”服务,助力优生优育落地。三是协同助力成长,呵护青少年健康。持续推进青少年“明眸皓齿”、脊柱侧弯筛查工作以及常见病检测和健康影响因素检测工作,建立健康档案,推行“医校包联”,实施印发预防宣传手册、专家医生进校园、指导学校开展学生常见病预防课堂等多种方式开展干预工作,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