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菇棚里 采收忙
2月18日,天刚蒙蒙亮,石龙区龙兴街道楝树店村村民李俊杰早早出了门,不到10分钟,他便赶到了位于村东的菇棚。
打开大棚门,李俊杰利索地换好一身工装,随后小心翼翼地拨开地垄上覆盖的秸秆,一朵朵赤松茸已经破土而出。
“这些菌丝很娇气,如果管理不当,会影响出菇质量。”李俊杰看了看挂在棚架上的温度计,棚内温度15℃,“太阳一出来温度就会升高,现在正处于出菇期,温度要保持在5℃至25℃之间,温度越高出菇量越大。”
说话间,技术管理员王延华走进大棚,他细细查看菌床的出菇情况后,冲齐李俊杰笑着说:“杰哥,菌丝发得很好,菌菇长得圆润肥厚,可以采摘了。这几天要降温了,注意大棚保暖,气温下降到7℃左右要关好大棚大门。上升到10℃左右,要把它打开。”
“氧气不充足容易长成畸形,温度上不去则会长得慢。这里面的门道儿咱都懂!”李俊杰乐呵呵地说。
李俊杰今年51岁,种植食用菌10多年了。2019年3月,李俊杰注册成立了广兴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他利用近郊交通便利的优势, 在楝树店村流转土地,建了28个食用菌大棚,种植赤松茸等优质食用菌。
每年春节都是赤松茸的销售旺季,从年前11月份开始上市,每天上午10点之后开始采摘,整理、装箱,一直要忙到夜晚10点才能把一箱箱的蘑菇装上车运往鲁山销售。”李俊杰说,气温回升高峰期一天采摘1000多斤(1斤=500克)。
“春节期间天气暖和,赤松茸长得快,我就更忙了。”李俊杰说。
如今,在李俊杰的带动下,棟树店村先后有三四户村民开始规模种植赤松茸,该村也成了典型的食用菌种植特色村,不仅食用菌长势好、村民收入高,而且带动了周边群众参与食用菌生产,在家门口就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上了年纪,干不了重活,来这里采摘赤松茸的工作较为轻松,每天现结工钱。”正在大棚务工的村民王红英眉开眼笑地说。
临近下午1点,李俊杰忙完手头的活儿,将采摘的赤松茸装车后准备回家。路上,他向记者说起了今年的新打算。
“街道在我们村投资建设的12座新型恒温食用菌种植大棚已经建成,我准备全部承包下来,打算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只要细心管理,一年下来挣十几万元不成问题。”说到这里,李俊杰脸上笑容更盛几分,回家的脚步愈发轻快,“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等着咱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