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平顶山市石龙区人民政府!

石龙区统计公报(2016年)

  •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11410404MB0Q071344/2019-00001
  • 发布日期
  • 2019-06-10
  • 主题分类
  • 统计信息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 全社会
来源:石龙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9-06-10 浏览次数:

 

2016是石龙区在逆境中负重加压、综合施策加快转型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面对经济新常态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石龙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重要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区人民,积极应对经济下行、财政困难等严峻形势,全力打基础、扩总量、增后劲,持续调结构、优环境、惠民生,攻坚克难,千方百计稳增长、保态势,促使经济社会总体稳步发展。

一、综合

201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272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008万元,同比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65667万元,同比增长5.4%,其中,工业增加值346555万元,同比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03049万元,同比增长10.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354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现城乡医保“二保合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农业

突出“三农”工作,持续促进增收增效。2016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8365万元,同比增长3.5%。其中:农业总产值1823万元,同比增长2.8%,牧业总产值4523万元,同比增长1.6%全年共发放各类直补资金238万元,有序推进张庄、楝树店等7个村安全饮水及升级改造工程,解决农村万余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周边农民创业致富,使农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促进农民增收。

三、工业

按照“一区一主业”发展思路,实施煤化工主导产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引导区域间煤化工企业合作组团,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支持中鸿煤化、东方碳素等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产学研对接,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完成117.7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3.3亿元,同比增长1.8%;工业增加值完成34.7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3亿元,同比增长5.6%。

四、固定资产投资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加大招商选资工作,亿元以上项目平顶山绿巨人能源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0亿元,对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总体增长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和拉动作用。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09829万元,同比增长33.7%。加大了重点项目的投资力度,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安置工程二期、南水北调配套水厂、中心小学、残疾人托养中心等项目基本建成,安馨佳苑公租房、特色商业街、快速通道养护工区等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五、人民生活

突出以人为本,全面保障民本民生。2016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6657万元,同比增长1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03元,增长5.7%;农民人均纯收入13848元,增长6.1%。

石龙区委、区政府在财政极度困难的情况下,筹措资金1300余万元解决了改制企业拖欠职工养老金等多年遗留问题。全面落实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救灾救济、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等措施,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010万元。加大教育投入,发放“两免一补”资金449万元,实施了13所校舍升级改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扎实推进一村一警建设,治安网络布警、集群巡逻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公安执法满意度、群众安全感指数位居省、市前列。

六、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严管严控,刚性需求基本保障。2016年石龙区财政面对内生动力不足,刚性支出需求不断增多的现状,通过强化税收征管、大力压缩一般开支等多项措施,基本保障刚性需求。全年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790万元,同比增长4.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51466万元,同比下降2.3%。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318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118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年末各项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898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

2016年石龙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基本稳步发展,较好地处理了宏观经济变革给我区经济、社会建设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一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坚持科学发展观,把经济发展作为永恒的主题。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产业支撑不强,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能、实现转型升级任重道远;财政增收困难,刚性支出逐年增加,收支矛盾突出,财政运转举步维艰;转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比较多,空间资源环境方面的硬约束不断加剧;城乡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与群众需求还有较大差距。这些问题已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发展中将会逐步解决。